“长新冠”兴风作浪 市立医院救治+康复MDT联手制敌
半岛网4月11日讯(记者李京媛通讯员刘芳)日前,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一位高龄患者...
2023-04-11半岛网4月11日讯(记者 李京媛 通讯员 刘芳) 日前,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一位高龄患者,全身性脓毒症,出现反复发热,病程曲折,医院多学科MDT联手终破谜题,原来是“长新冠”兴风作浪。经过医院精心救治及新冠康复MDT的综合照护,老人最终转危为安。
新冠好转再发热如此反复为哪般?
今年80多岁的高大爷之前感染了新冠肺炎,病变累及双肺并导致持续发热,经过医院的积极治疗病情很快好转,于是就急着回家。可出院后老人陆续出现腹部疼痛、恶心、腹泻等症状,开始以为饮食不当所致,到医院急诊科查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便居家对症治疗,可症状却越来越重,最后再次出现高热。对发热心有余悸的高大爷以为新冠复发了,赶紧来到市立医院门诊复诊,并被第一时间收住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资料图片)
老人入院复查肺CT显示前期新冠肺炎后遗病灶较前吸收好转,复查核酸也是阴性,抗体则为阳性,初步评估高烧与新冠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老人的发热仍在持续,并骤升至39.0℃,出现畏寒、寒战,腹痛、腹泻也没有缓解,可是影像学检查对比仍未发现明显的结构性异常。与此同时,血常规显示患者的血小板降至正常下限的十分之一,出血风险大大增加,科室立即联系输血,并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患者依然反复高热,好在血培养及时报阳,罪魁祸首是大肠埃希菌,而且是多重耐药菌株,结合重症评分,高大爷确诊为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导致的全身性脓毒症,且出现了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系统的异常,病情危重,随时有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
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学东教授立即带队查房,充分考虑老人的综合情况后针对性给予抗生素治疗,老人体温很快降至正常。病情平稳了,可致病菌的来源尚未找到,初步判断来自于消化系统,但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通过进一步会诊,密切观察,老人家体温正常,腹痛减轻,腹泻却出现进行性加重,粪便化验证实病人出现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这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被迫停用静脉抗生素,积极治疗腹泻。7天后,患者腹泻明显缓解,却再次出现了寒战、高热……
多学科MDT联手破解谜题
高大爷的第三次发热再次让医生紧张起来,感染性心内膜炎?腹部隐匿脓肿灶?颅内感染?正在寻根问底之时,患者的血小板又急骤的降低,难道是血液系统的疾病?全科重新梳理患者发病的时间线和感染特点,抽丝剥茧,最后评判其始作俑者仍然是新冠病毒。总体来看,病情的反反复复都是“长新冠”的一系列表现。此后新的血培养结果再次提示大肠埃希菌生长,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团队对于此例系统性疾病的判断。
组织全院MDT联合会诊。青岛市市市立医院本部普外科周东风教授、肝胆外科葛忠教授、消化科李文利教授、脊柱外科赵永生教授、医学影像科刘增胜教授一起详细问诊、查体。经过动态对比多次辅助检查结果,MDT专家组推断患者新冠肺炎后继发“长新冠”综合征,先是出现肠道菌群紊乱,黏膜屏障破坏,进而导致肠道常规定植菌入血,引发整个病程中的第二次高热,虽经前期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但大肠埃希菌首次入血后流经门静脉系统,定植于肝胆系统,继而形成新的隐匿的感染源。患者因腹泻停用抗生素后,大肠埃希菌由肝胆系统二次释放入血,造成了第三轮的高热。
会诊后的磁共振结果也提示肝脏、胆囊继发感染。本部超声科李霞主任给予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出感染性胆汁,同期对肝内病灶穿刺,抽出液体则为脓性。标本培养再次报告大肠埃希菌生长,完全证实了专家组的判断。至此,高大爷感染新冠后的反复发热终于真相大白。
新冠康复MDT保驾护航
长新冠”致使高大爷恢复缓慢,依然虚弱无力,单纯针对病因的用药并不完备,综合的康复治疗,包括功能恢复、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均不可或缺。刘学东教授再次组织康复MDT团队,联合多个学科给高大爷“量身订制”系统性的康复计划,配合药物治疗全面促进患者恢复。经过全过程MDT的救治+康复,高大爷终于好转出院。
据刘学东教授介绍,“长新冠”通常是指“新冠后遗症”或“新冠后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则将其称为“新冠后症状”。名称虽然不同,但此类症状多包括疲倦、呼吸急促、活动后心悸,以及记忆力和注意力问题(脑雾)、胸痛或胸闷、睡眠困难、抑郁和焦虑、恶心和腹泻等。这些症状可能在急性新冠发作初步恢复后出现,或在最初新冠感染后持续存在。“长新冠”属于一种新型症状,医学界至今对这一疾病本身、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治疗方法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医务人员希望通过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从综合性新冠康复等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