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C肿瘤周|肿瘤专家王杰军:我国癌痛治疗水平仍有待提高,数字医疗为癌痛患者建立院内外管理闭环|要闻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林昀肖北京报道2023年4月15-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
2023-04-25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林昀肖 北京报道2023年4月15-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
“通过数字医疗,在任何场景都可以及时对癌痛患者进行筛查,院内院外都可以对患者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评价诊疗效果、精准治疗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肿瘤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杰军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推出的“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21CC 202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直播”活动中做主旨演讲时表示。
(资料图)
王杰军指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在抗肿瘤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我国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较低,而这与治疗理念有关,根据一项2013年至2016年应用镇痛治疗药物使用趋势分析,我国肿瘤患者使用镇痛药比例只有12%-13%,远低于癌痛发生比例。而同时,国际上已将肿瘤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而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疾病,疼痛已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目前,我国癌痛诊疗的难点和不足有哪些?王杰军分析称,医务人员及社会对疼痛认知不足、疼痛筛查不足、肿瘤患者主动报告疼痛不足、对阿片药物的恐惧、缺乏有效的癌痛管理监管机制均为癌痛诊疗不足的原因。
王杰军认为,数字医疗或疗法在癌痛管理中的价值体现在筛查、动态评估以及同质化服务三方面。在癌痛筛查中,便捷的数字疗法工具为癌痛的筛查与及时报告带来条件;在动态评估中,可及时评价诊疗效果、发现精准的患者;而关于同质化服务的实现,便捷的数字疗法工具将癌痛诊疗的规范及时、准确地推送给医务人员。王杰军也指出,癌痛治疗需要院内院外的全程管理,是一项多学科的联合行动。
关于我国肿瘤发病与治疗现状,王杰军介绍,2020年中国新增肿瘤患者数高达457万,而5年总肿瘤患病例数高达929.4万,我国肿瘤患者逐渐增多,成为一种慢性病。目前,我国抗肿瘤治疗手段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间差距已很小,但与此同时,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有较大差距。例如,《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在近十年来从30.9%上升到40.5%;而在2010-2016年,美国癌症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67%。
“为什么抗肿瘤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我国患者的生存率较低?这与瘤种的不同和治疗理念有关。根据中国10家肿瘤专科医院2013年至2016年应用镇痛治疗药物使用趋势分析,我国肿瘤患者使用镇痛药的比例只有12%-13%。而在肿瘤患者中,晚期患者疼痛发生比例在60%以上。早期和治疗中患者也在30%以上。” 王杰军指出。
因此,王杰军认为,肿瘤患者的疼痛涉及肿瘤全程,并非只有晚期患者才会疼痛。同时,国际上已将肿瘤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而慢性疼痛本身也是一种疾病,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
同时,王杰军也指出,疼痛已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是一项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在国际上,评估一个国家的镇痛水平,是根据其医用吗啡消耗量,而中国的应用消耗量在全世界排在第105位,在亚洲排在第25位。由此可见,我国的整体疼痛治疗水平在全世界和亚洲都较为落后。
关于癌痛诊疗的难点和不足,王杰军认为,首先是医务人员及社会对疼痛认知不足,认为癌症疼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忽略了癌症患者伴有疼痛,是患有两种疾病,癌症和疼痛,两种疾病都需要进行治疗;其次,我国对疼痛的筛查不足,病人不讲,医生不问,而筛查不足也导致疼痛诊断的不足;第三,是肿瘤患者主动报告疼痛不足,往往实在无法忍受时才告知医生,而此时疼痛已发展得十分复杂;同时,国人对阿片类药物存在恐惧,对药物的认识不正确,错误认为吗啡即是毒品;此外,我国缺乏有效的癌痛管理监管机制,没有认识到其在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性,而是认为可有可无。
在癌痛管理中,王杰军指出,数字化医疗或疗法在其中具有应用价值,首先,在筛查方面,便捷的数字疗法工具为癌痛的筛查与及时报告带来条件。“通过数字医疗,我们在任何场景都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筛查,院内院外都可以对患者进行管理。同时,数据可以保存并不断追踪,在未来形成所谓的疼痛轨迹,进行追本溯源。”
除筛查外,数字医疗也可以带来动态评估,及时评价诊疗效果、发现精准的患者。王杰军表示,通过数字医疗,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进行评估,数据都会保留,并使医务人员获知,以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同时,并非所有医务人员都对疼痛十分了解,如何使疼痛的医疗服务和诊疗标准同质化,通过提供决策辅助系统,数字医疗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王杰军也强调,疼痛治疗无法依靠单一药物解决,而需要进行多学科合作,仅做到镇痛和治痛还远远不够。此外,还需要找到疼痛的原因,在恶性肿瘤疾病中,70%的疼痛是由肿瘤进展引起,还有20%左右由肿瘤治疗引起。“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疼痛的原则也不同。如是因肿瘤治疗引起,镇痛会更加重要;如是因肿瘤进展引起,抗肿瘤治疗则更为重要。在不同的状况下,会有不同的治疗策略,这需要多学科的有效评估。”
癌症疼痛成为一种慢性病,王杰军也指出,这不仅需要院内治疗,还需要院外的长期管理,同时也需药物和心理的双重治疗,数字疗法因此可以发挥良好的慢病管理作用,患者回家后通过管理疼痛的数字疗法工具,可以很好地与药物联合或单独使用,对疾病进行管理。同时,患者数据也可以及时反馈到医务人员,使院内院外更好融为一体。数字医疗因此成为多学科平台、慢病管理平台以及院内院外交互平台。
作为以“癌痛治疗”为切入点的疼痛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王杰军介绍,铂桐医疗已完成癌痛管理的系统、制度、质控、标准、培训及考核方面,同时提供多款数字医疗产品,可以落地基层点并将院内院外线上线下联合起来,提升癌痛管理能力。
王杰军表示,癌症疼痛需要全程管理,其中需要进行筛查、诊断和多学科诊疗,不仅限于药物治疗,还有一些其他治疗。“同时,当患者出现疼痛时,我们可以通过疼痛监测系统,再者,动态评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评估,及时了解患者状况。此外,我们还推出骨折风险预测系统(BTB),帮助患者减少骨折发生率,预防过程中的一些疼痛,降低患者的劳动力损伤等。”
在院外管理中,王杰军介绍,铂桐医疗通过院内外治疗(BTX),将院外患者管理起来,与院内相结合,真正做到院内院外全程管理。同时,铂桐医疗的疼痛诊疗管理系统(PMS),将所有患者数据集中管理,此外,其还拥有CPAIN培训及质控系统。“我们通过上述系统和平台,能够真正为医院赋能,为肿瘤疼痛患者提供院内外管理,建立一个闭环。”
总指导:虞伟 于晓娜
策划统筹:朱萍
执行推进:朱萍、武瑛港、徐旭、陈红霞、季媛媛、唐唯珂、魏笑、林昀肖
协助执行:孙宇、李静、吴超
设计:冯荻庚
审校:强燕
制作播出: 罗晶晶 王学权 杨慧嫦 张迎
出品: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